40家知名网媒齐聚安仁 所为何事?
12月5日至6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国网媒湖南行来到安仁,来自全国各地近40家网媒聚焦我县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成效。市委网信办主任彭红光,市扶贫办副主任梁建华,县委书记李小军,县领导李建军、杨理诚、李久南、刘春芳等参加活动。
县委书记李小军,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建军对媒体记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希望记者朋友们多来安仁,把安仁的扶贫亮点、帮扶典型推介出去。并就我县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相结合,以稻田公园为核心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中草药产业集群,扶贫车间开到老百姓家门口等方面做了介绍。
渠道变风光带,村道变绿化带,田埂变景观带。稻田公园现有连片稻田10万亩,核心区1.6万余亩,是集农业示范、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湿地公园。今年68岁的何财生,是一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兵,也是新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前,何财生靠贩卖小菜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一年仅能赚个两三千。“现在富起来了!在稻田公园里务工每天能赚120元的收入。”如今,已经脱贫的何财生言语间都充满着对现在幸福生活的满足。
近年来,安仁县依托稻田公园生态美优势,将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在稻田公园精准实施,带动全县年接待游客29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8亿元,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旅游扶贫开发带动1756户6592人自主创业,其中贫困户796户2942人,每人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租赁、重点(特色)产业分红、带资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有效链接,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成效十分显著。据统计,共有695户2576名贫困人口入股重点产业,每人每年分红600元以上;240户930人通过小额贷款带资入股优质企业,每人每年分红1200元以上。
第二站记者们走进了永乐江镇高陂村,一栋栋“白墙黛瓦马头墙”的湘南民居,一片片“竹篱菜畦绿满园”的菜地不断呈现。
我们村现在真是变了样,房子都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基本上家家户户门口都铺上了水泥路。夏天荷花开的时候,村里面更加漂亮,感觉我们都住进了花园里。”64岁的高陂村村民刘如生喜不自禁地告诉记者们。
高陂村通过开展‘拆旧房、围菜园’行动,空心村拆旧区面积6亩多,拆除房屋总共96间。通过每月开展‘卫生清洁户、卫生差评户’评选活动,全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规划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荷花园、栝楼园、火龙果园、葡萄园、苗木园、中华药草、西瓜园、光伏园等八大特色产业园。乡村振兴战略助推这个贫困村走出了一条嬗变之路。
高陂村的改变并非个案。近年来,安仁县抢抓国家赋予贫困县城乡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向省内发达地区流转交易的政策机遇,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为抓手,开展“拆旧房、围菜园”美丽乡村扶贫行动,将土地增减挂钩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业则业,助推乡村振兴。
去年我县对62个村的“空心房”进行集中整治,共拆除旧房2160多栋,腾出土地近1200亩,借助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换回收入4.5亿元。土地增减挂钩还有效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消除了柴草乱垛、粪土乱推、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电线乱拉、畜禽乱跑的“六乱”现象,让农村环境实现了蝶变
记者们走进山塘村,这里街道整洁、巷陌井然,村庄主路两旁的火龙果、葡萄等水果让人垂涎不已,银杏、桂花等观赏林木令人目不暇接,滑草场、射箭场、独木桥等互动项目让记者们跃跃欲试。早在2014年,村民就甩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也推动了农家乐的发展,成为山塘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的62岁的王检妹之前一直靠种田为生,每年只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自从村里的旅游火热之后,2013年他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专门制作土菜,每年都有七八万收入。“最忙的一次,一天开了15大桌,还要请村民过来帮忙。”开农家乐的第二年,他们家就脱贫摘帽,实现了收入倍增。
截至2018年12月初,山塘村共接待各类游客100万余人次,旅游带动产业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解决了本村和外村近700余人的就业问题,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之前的1160 元,村集体经济负债20多万元,发展到2018年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村集体经济80多万元。
四年时间,从前“小、穷、空、边”的金紫仙镇源田村蝶变为年收入超过300万的富裕村,村内农业规划有序,路灯鳞次栉比,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安置房焕然一新。源田村的变化让记者们眼前一亮。
眼下,郴州市农博会正如火如荼,源田村的百合花品质好、花型好、花朵大,将作为特色产业大批送去参展,为此,花农们已忙碌了好几天。源田村党支部书记段华介绍,百合花不仅是农博会上的抢手货,平常也不愁销路,已远销香港等地,且价格不低。村民通过种植百合、百合种植基地务工、土地分红都能获得收入。
“我现在一个月可以有近2000块的收入嘞!”正在包花的刘声乐向记者展示自己包好的百合花束。66岁的刘声乐是源田村的村民,丈夫因意外丧失劳动能力,她的五口之家曾一度陷入困境。自2017年源田村大规模种植百合,向村内招工,她便通过分拣百合花束获得稳定收入。像刘声乐这样通过分拣百合、种植百合便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不在少数。
安仁流传着神农在此“尝百草、教化农耕”的传说,中草药文化源远流长。“药不到安仁不齐、药不到安仁不灵、郎中不到安仁不出名”成为千古佳话。得知我县中草药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带领农民增收,助推全县脱贫攻坚。这引起了记者们的特别关注。
走进湖南华夏湘众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中药的阵阵清香便扑鼻而来,拣选、润洗、切制、蒸煮、干燥等工序分工明确。负责人周伊昀介绍,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该公司还打造了多个种植基地,致力研发枳壳的新衍生产品,着力打造安仁枳壳之乡。“我们20%左右的中药原材料是在安仁当地收购的,目前生产车间有80多位员工,90%的一线员工为安仁本地村民。”周伊昀告诉记者。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公司为龙头,基地为平台,通过股份帮扶、委托帮扶、就业帮扶、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生产车间里,46岁的廖细金正在包装中药饮片。她家里有四口人,丈夫在郴州打工,还有一双儿女。今年七月,她来到公司上班。“我以前在家里种田,一年只能挣五六千,现在每个月工资就有两千元左右,很不错!”已经轻松脱贫的廖细金眼睛里洋溢着幸福。
从车间走出来,媒体团又来到安仁县中药材种植基地,湖南奎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培育驯化中心,一排排中药种植区规划整齐,有白芨、藤三七、铁皮石斛、野菊花等等。67岁的村民周纪祥正在为白芨去除周边的杂草,他以前在家种植烤烟,收入微薄,今年3月到这里工作后每月收入近2000元。另一位务工的村民何德贵今年62岁,家里有七口人,为了生活,曾一度在广东打工,由于近年来家乡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他决定回家找工作。“在这里上班,包吃包住,条件很好,而且就在家门口,很方便。”奎源农业充分带动周围村民就业,让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做到在家门口创业、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创收分红。
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建军介绍,目前安仁野生和种植中药达 23万多亩,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枳壳达6万多亩。截止目前,安仁县中药材产业共链接贫困户8540户32129人,其中入股中药材企业或合作社的贫困户2470户9140人,自主创业每户种植1亩以上贫困户6070户22459人,长期在药企或合作社务工贫困户530人。
贫困是大山的顽疾,安仁因地制宜,找到了治疗贫困的好“药方”。